查看原文
其他

神州民俗(音频)|锁艳芳:柯尔克孜族传统婚礼习俗(柯尔克孜语)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在文末标明,敬请谅解!    

  柯尔克孜族之传统婚俗

柯尔克孜族你知多少?

柯尔克孜族,国外同源民族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族,民族语言为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语支克普恰克语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等地。而特克斯县的柯尔克孜族大多生活在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族民族自治乡。柯尔克孜族作为游牧民族,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和融流杂居,导致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信仰不同的宗教。到如今,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制度融合了“库特”原始宗教的部分传统仪式,完全渗透到了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的各个领域;并导致了其文化的多源性,使其善于适应不同制度、不同政策、不同的时代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并且在其婚俗中得到突出体现。


回头一看,2020即将过半,疫情期间的当代青年们,估计都经历了一番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无限循环问答



每天遭受着的连环攻击,都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大家拿上压岁钱愉快潇洒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纷纷踏上了被催婚的大道。



   说到结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柯尔克孜族的传统婚俗。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逐渐形成并保留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婚俗,为我国的民俗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去四回



过去的柯尔克孜婚礼习俗中,有着“欧特兹坤托因,克热克坤欧因”(三十天婚礼,四十天闹喜)的说法,说明婚礼的流程及习俗比较繁杂,光提亲的过程中就得男方父亲带着媒人四去四回方显诚意。





“穗阔”礼

(订亲)




在男方“四去四回”的第二去中,女方若答应就会说:“带着你家‘穗阔’来吧”,标志着女方同意了这门婚事。行穗阔礼的当天,由男方的父母带着女眷前往女方家,见即将要成为自己儿媳的姑娘,行“亲吻”礼,为姑娘戴上“穗阔”,并送上见面礼(多为镜子、梳子等),这标志着这家的姑娘成为了人家未过门的妻子,订亲礼成。




“阿勒可沙勒克”(聘礼)




在“四去四回”的第四去中,双方父母会商量结婚的时间及“阿勒可沙勒克”等细节,女方定的聘礼一般为“妥格孜”(字面义为“九”,此处指用九头牲畜作为聘礼)、可以制衣的布料,以及婚礼所需的各项物资和牲畜。





“恩特马克托依”(团结宴)




问定聘礼后,男方会在家中摆一桌名为“恩特马克托依”的宴席,宴请自己的部落族人、亲友,在部落头人的主持下,商量婚礼的细节,并分工安排部落内的亲眷承担聘礼的部分。




“屯杜克阔托如”





在婚礼当天,在女方家中会专门扎一个大“波孜于”(毡房)作为新屋,在房间的一边摆上女方为姑娘准备的嫁妆,另一边则摆上男方准备的新房物资,如被褥和“库修古”(帷帐)等。而毡房一般为圆顶,顶上有个弧形的通风口叫“屯杜克”,在柯尔克孜族传统观念中,这个“屯杜克”是门户的象征,代表着家庭兴旺的命脉。所以婚礼的第一件事就是“屯杜克阔托如”,取一尺白布,在中间裹上糖果点心和酸奶疙瘩等食物,由一男子用一个长杆将其顶过“屯杜克”,将食物分撒出去,毡房外的人去哄抢食物吃,表示沾喜讨彩头,并表达对新人美好的祝愿,标志着婚礼的正式开始。





婚礼宰牲和“阿和巴塔”

(祷词)




婚礼宰牲是柯尔克孜婚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会选择一头牛或一匹马用来宰杀供婚宴食用,宰牲正式开始前,会举行“阿和巴塔”仪式,接着按照伊斯兰教宰杀牲畜的流程进行宰牲。




“托和睦和托依”(闹婚房







婚礼当天,姑娘会和她的女伴们在嫂子家设宴等待,新郎和伴郎一起在黄昏之时带着“结恩给太”(给女方众女眷的见面礼)赶来女方嫂子家。由嫂子们安排款待,并为女眷分发“结恩给太”。待吃完饭后,将新人带到为他们准备的“波孜于”进行“托和睦和托依”,一开始,伴郎会将自己的腰带解下来拧成麻绳给女方嫂子,然后女方嫂子任意挑个男伴,用腰带打在其肩上,被打的人必须站起来唱歌,如此循环往复,对歌到天亮。




“克孜吾扎图”(出嫁礼)





装扮环节

由新娘的母亲将其辫子解开,为讨衣食无忧的好彩头,用羊尾油涂抹在新娘头发上,然后由其嫂子们按照“一双一对,永远相配”的习俗,将其编成一对大麻花辫,再用白布扯成条儿将其扎在辫子上做发带,并为其扎一个头巾。

哭嫁环节

按照“克孜肯西拉吐”的习俗,由其家中的女性长者抓着白盖头的四角站着进行“阔休克阔休”(即兴唱歌,多为不舍女儿远嫁以及对新娘的女德教育),新娘和其女伴坐在白盖头的底下哭

送行环节

哭嫁歌唱完,则为新娘盖上盖头牵出房门,告别了亲友,带着嫁妆,骑上父母准备好的马,在一片歌声和祝福中前往婆家。




 

“柯林克尔克孜吾”和尼卡





柯尔克孜族人忌骑快马到家,所以新娘会在离婆家尚有100米的地方就会下马,并在两个嫂子的搀扶下,行媳妇礼鞠躬到婆家,被安排到一个小帐篷里招待进食,并让新娘用羊毛糅线,等到气息平缓后再踩着白布,行掀盖头礼进婆家门,然后新娘给所有婆家人亲手倒上一壶热茶,即新媳妇茶;到了晚上,再请阿訇到家中为新人念“尼卡”,给双方分吃蘸糖水的馕,象征夫妻甜甜蜜蜜,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这些都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婚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柯尔克孜族人民思想观念、生活空间的转变,其婚俗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之后小编再带大家去了解柯尔克孜族的当代婚俗。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字|锁艳芳、吐玛尔·玛斯胡提

    音频|努尔江·夏谢别克

      本期审读|姜迎春
      责任编辑|老  甘
       图片来源|百  度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注:文案材料来源于吐玛尔·玛斯胡提实地调查总结

往期推荐

普天同庆(音频)丨太燃了!朝鲜语版《我和我的祖国》[转发]

方言与美食(音频)丨李妍:延边美食之橡子冻(延边话+朝鲜语)

语言资源 | 马倩:贵州威宁回族婚俗【转发】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